如果恐龙没有灭绝,会怎么样呢?


这时,恐龙很可能进一步变小,而且也许会进化出新的身形。比如,许多蜥脚类恐龙可能会变得和长颈鹿相像,长出细长的脖子,以便够得着果实;又比如,一些弱小的恐龙为了躲避捕食者,被迫在丛林中开发出打洞的技巧,它们或许会进化出类似啮齿类动物的体态。

另外,科学家还设想了一种非常嗜糖的“树栖恐龙”,为了方便攀爬树木,“树栖恐龙”长有强健的四肢和灵活的尾巴,看上去很像猴子。正如树栖的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人类一样,科学家期望“树栖恐龙”有一天也能够来到地面、两足行走、解放双手、制造工具、开拓文明。这听上去非常像人类的进化史,但根据趋同进化的原理,“树栖恐龙”确实有可能进化成智能的“龙人”。

>>>> 占领新的领地 <<<<

在3400万年前的渐新世初期,地球环境又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地质运动,南美洲和南极洲分离,地球出现了环南极洋流以及南极冰盖,这导致气候变得越来越凉爽干燥。浓密的热带雨林逐渐退化,动物们不得不暴露在广袤空旷的草原中。这时,奔跑快速的草食类哺乳类动物越来越常见,而捕猎它们的肉食哺乳动物也变得丰富多样起来。

不过,与哺乳动物们相比,恐龙们在草原上更具先天优势。白垩纪最晚出现的三角龙早已证明自己是行动快速的奔跑高手,凭借坚硬的头盾和犄角,它们在草原上的生存能力将不亚于犀牛;食草的鸭嘴龙有两千多颗牙齿,而马只有40颗,前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咀嚼青草,获得更多的营养;霸王龙是最粗壮的食肉者,它的咬合力最高可达12万牛顿,论及残暴凶猛,地球上恐怕没有谁是它的对手。另外,恐龙们的视力普遍胜过哺乳动物,它们对颜色的观察力更强,发现危险的能力更强。当然,为了更好地适应草原生活,恐龙们仍然会继续进化。比如,马和牛的嘴很平,这有助于啃食靠近地面的较硬的植被,所以鸭嘴龙和蜥脚类恐龙也可能进化出平嘴,鸭嘴龙的脖子也可能会变短,以辅助啃食脚边的青草。又比如,为了适应雨季旱季之间的长途迁徙,恐龙们也会像马和牛那样进化出蹄子,它们的下肢也会进一步加强。

除了草原,海洋和天空也是恐龙们将要开拓的全新领地。科学家发现,白垩纪末期的棘龙会涉足河口和河流环境,同时期的甲龙的化石常常出现在海洋的沉积物里,这表明它们曾经生活在海岸线上。棘龙或甲龙是否会沿着哺乳类鲸鱼的路线,进化出在海洋中生存的能力?或者,它们也像恐龙近亲——沧龙、鱼龙和蛇颈龙一样会在海洋里产下幼崽,然后成为海洋中的霸主?考虑到它们如果生存到今天,仍有6500万年的进化时间,科学家很难全盘否定这种可能性。

至于天空,在白垩纪末期,鸟类已经种类繁多,恐龙的近亲——翼龙的多样性正在下降,而恐龙则依旧飞不起来。不过,科学家发现了许多长有羽毛的盗龙、驰龙,它们具有翅膀,其体型也接近鸟类,是潜在的飞行者。比如中国的杨氏长羽盗龙,其骨骼是中空的,它的尾羽很长、翅膀很宽、体重相对很轻,其实非常有利于飞行起降。所以,科学家推测,如果恐龙存活下来,天空中飞行的恐龙的多样性或许不会少于现代鸟类。

当然,无论恐龙在世界各地抢占了多少地盘,它们想要延续到现代,它们也必须和哺乳动物、鸟类一样应对过去数百万年里的多次冰河时代。但科学家发现,白垩纪曾有恐龙在北极圈内生活,许多暴龙、角龙、甲龙和鸭嘴龙都是毛茸茸的,如果从头到脚覆盖着厚实的毛皮,适应寒冷对于恐龙们来说其实并不困难。

>>>> 被人类征服 <<<<

如果恐龙存活下来,我们最关注的还是它对于哺乳动物以及人类到底有何影响。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哺乳动物与恐龙其实早已共存很久了,但前者一直是边缘化的、四处躲藏的小动物。很多科学家都同意,当角龙、霸王龙这些“大个子”横行地球的时候,陆地上较大的哺乳动物,比如大象、猛犸、犀牛、树懒、甚至马和长颈鹿,都要费很大力气才能生存下来,其中的一些甚至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恐龙淘汰。

不过,人类似乎不必为此担忧。在几百万年前,人类祖先就懂得如何与危险的大型动物共处,何况大型捕猎动物的分布相对稀疏,只要人类远离恐龙,那么处境会相对安全。当人类进化出智能以后,想对付恐龙就更容易了。人们可以通过狩猎、破坏栖息地等多种方法来消灭恐龙,倒霉的反而是它们。时至今日,考虑到人类在灭绝动物方面很有一套,我们如果想看到霸王龙、三角龙这样的大型恐龙,恐怕只能带着望远镜前往国家公园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了。

除了防备和对抗,人类还会懂得驯化恐龙为我们工作。被人类驯化的动物中,群居的社会性动物占多数,所以少数群居的角龙和鸭嘴龙具备成为畜牧业动物的潜质,它们可以代替牛和马,在农田里帮助农民耕作。另外,一些小型的盗龙、驰龙或者甲龙有可能成为人类的宠物,供人取乐。比如最小的恐龙——小盗龙,它的长度约1米,长着各种颜色的羽毛,喜欢打盹和卖萌,它和最聪明的伤齿龙是“近亲”,想来足以替代猫的岗位;中华鸟龙也很漂亮,尾巴上带有黄白相间的条纹,喜欢相互偎依,也喜欢抓挠,但它的“性格”有些神经质,容易发胖,需要经常“锻炼”;身为甲龙分支的敏迷龙也不错,它又肥、又慢、脑袋又笨,基本没有什么攻击性,老年人可以拿它当做海龟或者宠物猪来养,虽然它身长两米左右,但这样的大小在恐龙堆里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当然,恐龙也许能够与人类一样,进化出智能,但最聪明的伤齿龙,其智力水平其实和鸵鸟差不多,科学家猜测,只有前面提到的“树栖恐龙”或许具备当初人类祖先的造化。但不论如何,如果恐龙没有灭绝,它们有很大的概率会与人类共同生存在世界上,它们或者成为珍稀动物、或者被驯化、或者游荡在人类城镇的边缘。我们本能看到这样的世界,只可惜,6500万年前的恐龙们差了一点点运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加护】是什么
生存战争怎么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