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劝君更尽一杯酒,又典春奁半臂金。
劝 ( 勸 ) quàn劝 [ quàn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jiě)。~导。~教(jiào)。~谏。~慰。~戒。~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勉励:~勉。~学。~业。~善。君 jūn《國語辭典》君 [ jūn ]名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姓。如明代有君助。动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更 [ gēng ]动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名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更 [ gèng ]副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更 [ jīng ]动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尽 ( 儘 盡 ) jìn/jǐn《國語辭典》尽「盡 」的異體字。一杯 yī bēi(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漢語大詞典》酒 jiǔ《國語辭典》酒 [ jiǔ ]名用米、麦或水果等发酵酿制而成,内含酒精的刺激性饮料。如:「米酒」、「葡萄酒」。宋·陆游〈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三首之三:「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又 yòu《國語辭典》又 [ yòu ]副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连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名二一四部首之一。典 diǎn《國語辭典》典 [ diǎn ]名五帝時的書,指重要的文獻、簡冊。《左傳·昭公十二年》:「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國家的常法。《周禮·天官·大宰》:「大宰之職,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可作為依據或模範的書。如:「字典」、「引經據典」。可遵守的法度、準則。《文選·劉琨·勸進表》:「中興之兆,圖讖垂典,自京畿隕喪,九服崩離,天下囂然,無所歸懷。」典禮、儀式。如:「慶典」、「大典」、「盛典」。前代的故事、制度、文物。如:「用典」、「數典忘祖」。姓。如三國時魏國有典韋。動掌管、治理。如:「典試」、「典獄」。《三國志·卷六二·吳書·是儀傳》:「到見親任,專典機密。」以物品質押貸款。如:「典當」。唐·杜甫〈曲江〉詩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形文雅、雅緻。如:「典雅」。南朝梁·蕭統〈答玄圃園講誦啟令〉:「辭典文豔。」春 chūn《國語辭典》春 [ chūn ]名四季之首。自立春至立夏間,陰曆是正月、二月、三月,陽曆是三月、四月、五月。年、歲。三國魏·曹植〈雜詩〉六首之三:「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生機。如:「妙手回春」。男女間相慕悅的情感。如:「思春」。《詩經·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春色、喜色。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東方。南朝宋·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春方動辰駕,望幸傾五州。」春,酒名。是春釀冬熟的酒。唐‧李肇《國史補》卷下:「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形春日的。如:「春風」、「春雷」。奁 ( 奩 ) lián奁 [ lián ]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説文•竹部》:“籢,鏡籢也。”泛指盛放器物的匣子。《説苑•尊賢》:“臣笑臣隣之祠田也,以一奩飯、一壺酒、三鮒魚,祝曰:‘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車,傳之後世,洋洋有餘。’臣笑其賜鬼薄,而請之厚也。”古时盛放香炉的笼子。亦称“香笼”。《廣韻•鹽韻》:“匳,盛香器也。俗作奩。”嫁妆。《正字通•大部》:“今以物送女嫁曰妝奩。”半臂 bàn bì短袖或无袖上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李文伸 言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 ,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妇人﹞上穿青锦半臂,下著絳裙,袜而不鞋。”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 ——《漢語大詞典》金 jīn《國語辭典》金 [ jīn ]名(gold,Au)化学元素。原子序79。金属元素之一,质地柔软,延展性极大,可与银、铜等合金制成货币、装饰品、笔尖等。由于色泽黄澄,俗称为「黄金」。金属的总称。如:「五金」、「合金」。刀剑之类的武器。《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古代八音之一。指钲、钟一类的金属打击乐器。《宋书·卷一九·乐志一》:「乐器凡八音:曰金,曰石,曰土,曰革,曰丝,曰木,曰匏,曰竹。」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金星的简称。钱。如:「金额」、「你身上有多少现金?」朝代名。参见「金朝 」条。姓。如元代有金履祥,明代有金圣叹。 二一四部首之一。形坚固。《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珍贵。如:「金玉良言」。《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红楼梦·第一五回》:「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颜色澄黄。唐·孟郊〈送淡公〉诗一二首之九:「橙橘金盖槛,竹蕉绿凝禅。」唐·薛涛〈九日遇雨〉诗二首之二:「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