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可食用的主要是嫩浆果部分。虽然历史上关于茄子的食用方法在诸多的饮食书籍和文学作品中已多有记载:如宋浦江吴氏的《吴氏中馈录》有“糟茄子”、“淡茄干方”、“糖醋茄”等四种食用方法;元代的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则认为“茄,动风气……不可多食”;至清代时,载佚名的《调鼎集》、袁枚的《随园食单》、顾仲的《养小录》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茄子的食用方法可谓是“焗、焖、炒、炸、蒸”五类俱全,特别是《养小录》一书就列出了四种食用方式,但仙居民间先前食用茄子的方法却是比较简单。其法与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说的相类似:“将茄子削皮,浸去苦汁,沥干,或油炙,或入油灼微黄”,并佐以大蒜、咸猪肉熬出的热油,一同放入热镬中爆炒,做法上简单、干脆,味道上却浓郁、纯粹。而至于现在各大餐馆的“油焖茄”,或加辣椒、加豆瓣酱干炒等,其实皆属于外路菜的一种做法。
立秋过后仙居人一般就不再食用茄子。这个时节的茄子被本地人称作“秋茄”,并认为“性寒,有小毒……发疮及痼疾”,属于不可多食的菜蔬。不过,霜降过后经霜的茄子树如同辣椒树一样都是好东西,农家人不经意间都会收藏一些,以在冬季煎汤洗浴作为治疗冻疮的良药。除此之外,茄子在仙居当地的民俗中也多有影响。人们就其形态特征,在方言中给予了许多拟物、比喻的用法。如仙居人说一个人的沮丧,往往说是“瘪咯辣茄样”(样子像干瘪的茄子);还有古代曾把腹部肥硕的“将军肚”称为“膨亨”(仙居方音为“庞夯”),又因茄子的果形呈卵圆形,自宋代黄庭坚的《谢送银茄》开始茄子便有了“紫膨亨”的雅称。然,仙居人往往会称人高马大却手无缚鸡的人为“膨亨”,显而易见并不是说这个人有“将军肚”,而是说这个人像茄子,外部圆大,内部却绵软无力。
知识拓展
茄胙
“茄胙”是茄子的一种食用方法。关于其制作方法,最为详备的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据书中的人物王熙凤介绍,这道菜的制作需要“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把皮和穰子去尽,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把这丝上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或是“把才下来的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虽然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的制作方法都不尽相同,但都可谓是奢华至极;而至于其味道,也更是顶呱呱——竟使得农家出身的刘姥姥也不禁感慨“别哄我了,跑出这样的味儿来了”。
仙居,白雲雞犬之境,流水桃花之鄉。
仙居物語,一個關於仙居歷史、民俗、故事、歌謠、諺語等等的個人訂閱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無興趣的大可一咲而過。若需要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
人赞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